赵无极【艺术+】标准地址:artpluses.com/赵无极
赵无极
法籍华裔画家、艺术家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苏镇江大港,法籍华裔画家、艺术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树下的裸女》《04.11.61》《有瓶子的静物》《向亨利·米修致敬(Homage to Henri Michaux)》《致敬克劳德·莫奈》《12.89-02.90》《15.01.82》《01.04.76——向安得烈·马尔罗致敬》等。
赵无极于1935年入读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41年,任教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另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1947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1950年—1978年,连年参加法国“五月沙龙”;1954年,创作作品《风》,11月,在美国辛那提博物馆举办腐蚀版画展;1961年,先后在美国纽约库兹画廊和日本东京画廊举办个人画展;1964年,加入法国国籍;1980年,在纽约皮埃尔·马蒂斯画廊举办画展,10月,任巴黎高等艺术装饰学院壁画系教授;1983年,先后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南文化俱乐部,台中省立图书馆举办画展,另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赵无极画展;1985年,赴浙江美术学院讲学;1990年—1992年,在日内瓦扬·克鲁治画廊展出油画和水墨画新作;1993年,晋升为荣誉勋位第三级,另获得巴黎市维尔美勋章,并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98年,在西班牙马德里泰萨·赫洛德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在法国昂热举办赵无极大型回顾展,在舍美利埃宫举办水墨作品展,在潘塞博物馆举办出版画和书籍展,11月,在上海举办“赵无级绘画六十年回顾展”;2013年4月9日,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中文名:赵无极
外文名:Zao Wou-Ki
国 籍:法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1年2月13日
逝世日期:2013年4月9日
毕业院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职 业:画家
代表作品:《向亨利·米修致敬(Homage to Henri Michaux)》《致敬克劳德·莫奈》
籍 贯:江苏镇江大港
人物生平
1921年2月13日,赵无极(Zao Wou-Ki)出生于北京。
1934年,毕业于南通中学。
1935年,入读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41年,任教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另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
1942年,在重庆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青年画家联展。
1946年,随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重庆迁回杭州。
1947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
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
1949年2月,获得由罗特和格罗梅尔组织的素描竞赛奖第一名;5月,在法国克滋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1950年—1978年,连年参加法国“五月沙龙”。
1951年—1952年,多次去外地旅行,并访问了意大利的罗马、托斯卡纳、庞贝、那不勒斯和伊斯其亚岛、西班牙等。
1953年—1954年,先后在法国和伯尔尼、日内瓦、罗马、米兰、慕尼墨、纽约等地举办画展。
1954年,创作作品《风》;11月,在美国辛那提博物馆举办腐蚀版画展。
1957年,与桑·柯茨签订协议,在纽约画廊定期展出。
1958年,和皮埃尔罗勃在法兰西画廊签订了协议。
1961年,先后在美国纽约库兹画廊和日本东京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1962年,创作了10幅石版画作品。
1964年,加入法国国籍。
1969年,游历了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美国、墨西哥。
1970年,任萨尔茨堡国际夏令美术学院教授,另在日内瓦克拉美画廊、沙勒罗伊美术馆和法兰西画廊办画展。
1976年,在法兰西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藏画。
1977年,14幅作品在东京富士电视画廊展出。
1980年,在纽约皮埃尔·马蒂斯画廊举办画展;10月,任巴黎高等艺术装饰学院壁画系教授。
1981年,在法国大皇宫举办画展。
1982年,先后在东京日本桥艺术画廊,福井艺术博物馆,京都现代艺术博物馆,镰仓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画展;另在香港艺术中心及新加坡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1983年,先后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台南文化俱乐部,台中省立图书馆举办画展;另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赵无极画展。
1984年,在日内瓦让·居尔吉画廊举办画展;10月,在巴黎法兰西画廊展出1981年—1984年间完成的10幅大幅面作品。
1985年,赴浙江美术学院讲学。
1986年,在纽约皮埃尔·马蒂斯画廊举办画展,另在法兰西画廊展出三折画。
1987年,在东京富士电视画廊举办画展。
1988年,在FIAC展出大幅近作,另在马提尼大街画廊举办1954年—1988年作品展,后在日内瓦让·居尔吉展出近作。
1990年—1992年,在日内瓦扬·克鲁治画廊展出油画和水墨画新作。
1993年,晋升为荣誉勋位第三级,另获得巴黎市维尔美勋章,并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98年,在西班牙马德里泰萨·赫洛德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在法国昂热举办赵无极大型回顾展,在舍美利埃宫举办水墨作品展,在潘塞博物馆举办出版画和书籍展;11月,在上海举办“赵无级绘画六十年回顾展”。
2013年4月9日,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个人生活
- 家世背景
赵无极出生于北平,他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宋朝皇族,他是赵家7个孩子中的长子,随父亲赵汉生在南通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业。赵无极从小就喜爱文学和历史,10岁时便能挥洒自如地作画了,这份天赋可能来自他的银行家父亲。赵汉生曾任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行常务董事,是一个业余画家,作品曾在巴拿马国际画展中得过奖。赵无极的祖父曾对他说:在所有的艺术中,只有中国的书法艺术最能传达感情。这句话对赵无极很重要,一辈子也忘不了。
- 婚姻家庭
赵无极第一任妻子的名字是谢景兰,第二任妻子的名字是陈美琴,第三任妻子的名字是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无极儿子的名字是赵嘉陵,其女儿的名是赵善美。
主要作品
- 绘画作品
创作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作品规格 |
---|---|---|---|
1949年 | 《树下的裸女》 | ||
1951年 | 《有瓶子的静物》 | ||
1952年 | 《静物》 | ||
1956年 | 《京戏》 | ||
1956年 | 《Hommage Tou-Fou》 | ||
1956年—1957年 | 《大地无形》 | ||
1957年 | 《Nous Deux(We two)》 | ||
1958年 | 《云》 | ||
1959年 | 《14.12.59》 | ||
1959年 | 《2.11.59》 | ||
1960年 | 《15.05.60》 | 布面油画 | |
1961年 | 《04.11.61》 | 油画 | 150cm×162cm |
1963年 | 《14.11.63》 | ||
1964年 | 《29.01.64》 | ||
1964年 | 《23.05.64》 | ||
1964年 | 《17.4.64》 | ||
1968年 | 《10.1.68》 | ||
1972年 | 《纪念美琴》 | ||
1976年 | 《01.04.76——向安得烈·马尔罗致敬》 | 油彩画布 | 200cm×524cm |
1978年 | 《10-3-78》 | ||
1980年 | 《24.11.80》 | 油彩画布 | 200cm×525cm |
1982年 | 《15.01.82》 | 油画画布 | 195cm×390cm |
1983年 | 《10.03.83》 | ||
1985年 | 《1985年6月至10月》 | 油画 | 1000cm×280cm |
1985年 | 《June-October 85》 | ||
1985年 | 《4.4.85》 | ||
1986年 | 《25.06.86桃花源》 | 油彩画布 | 195cm×130cm |
1986年 | 《向马谛斯致敬》 | ||
1989年—1990年 | 《12.89-02.90》 | 油彩画布 | 162cm×400cm |
1991年 | 《致敬克劳德·莫奈》 | 油彩画布 | 194cm×483cm |
2000年 | 《向亨利·米修致敬(Homage to Henri Michaux)》 | 200cm×750cm | |
2001年—2002年 | 《31.08.2001-09.09.2002》 | ||
2005年 | 《19.02.2005》 | 布面油画 |
创作特点
- 艺术综述
赵无极将西方现代绘画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相结合,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他的的作品层次丰富,画面结构主次分明,色彩大胆又柔和,绘画风格上中西结合,隐含哲理。
赵无极的作品特征:书法式的笔触、开放式的构图、图画元素的均匀分布以及轻松的随意感。
赵无极艺术囊括了曾经风起云涌的抽象艺术的诸般表现特征:纯烈的色彩,泼洒的笔触,非具象的表现。在趋于单纯化的强度表现中,艺术展现了心灵原风景的奇观竞赛。他的书法系列将古青铜器上的籀文篆书挖下来,抛掷在历史的烟云之中,那些书符仿佛正在电光雷击中慢慢苏活。
以书符入画,在油画布上以挥洒方式来活化这些字形象意的,是自赵无极为肇始。在这个原创性的起点上,他把握了两个个人化的要点。第一是光的营造。仿佛一缕缕光将书文的符形点燃、穿透;第二是油色的挥写。他善用油,通过油来经营绘画的滋润,释放与挥写胸中的块垒和快意。
赵无极凝心聚力,紧紧地坚守住“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千古训导,将自己置入山水烟雨的浑茫之中。他启用特殊的羊毫毛笔,直若山涧丘壑那般挥写烟雨本身。他将烟雨之虚,写作穿梭无定的实形;又将山壑的实形,写作似有若无的虚境;或者,虚与实、烟雨与丘壑来往穿梭,翻卷无定。他对油的理解催生了他的绘画蕴生着一份东方似的韵感,一种水墨世界的滋润。正是这种韵感和滋润,使得他的艺术成为抽象表现运动中最富诗意的一个,即便最为狂飙飞动的画面,也让我们想到米芾的青山烟雨,想到山水世界的迷离和苍茫。
在赵无极的艺术中,蕴涵着东西方古典诗性的精魂,而这个精魂的彻底释放却有待于现当代艺术风起云涌的千钧之棒。他的的艺术趋入欧美现代艺术的中堂,受到其主流的重视。
赵无极的艺术让观者返回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原话语的境域之中,去思考艺行及其感受的命题。这个原话语之境首先包含东方的“象论”。这个“象”既不是纯然的事物之象、具象之象,亦非纯然意念之中的抽象之象,它是活在中国人眼中和心中的人与世界和谐勾连的中介。他的艺术的“象”论则带着天地无言的机巧,揭示他心中的自然万象。
赵无极的艺术力证了东西方在诗性世界的殊途同归,并呈现出时代的创造性转换和提升。在一片色彩纯化或涂鸦飞洒的抽象表现艺术运动的经典作品之中,他的作品诗意独具。不靠特殊材料的大面积铺陈,也不靠原生涂鸦的即时奇观,他的绘画尽可能保留绘画的品质,调动油色的细腻变化,营造一片空濛含烟的东方式的原风景。无疑这些画布油色都是源于西方的,这种挥洒放拓也满带着抽象运动的特征与风采,但其内核却始终回旋着东方精神的乾坤。
- 艺术历程
1955年—20世纪60年代,赵无极在这个创作高峰期创作了“甲骨文系列”作品以及“抽象风景”等。这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是“绘画一个阶段的结束,或更正确地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阶段的开始”。有如开天辟地般,画家超脱了过去对风景、器物的叙述意趣,以不同的眼光去观察万物和创作,以宇宙自然、生命大气、时间嬗变为他的创作主题,开始描绘各种看不见的东西。同时糅合了中国山水画、甲骨文、书法、铭文、雕刻等抽象线条及表现元素。
20世纪60—70年代,赵无极的作品逐渐摆脱一切法则,恣意地挥洒他的自由,以各种创新组合的方式去表达内在的需求与感受;作品脱离传统抽象艺术中以画布中心发想的构图,使作品整体更具动态性;不规则的色块布局,亦保有空间的平衡。
1970年末,赵无极的作品有两种发展的趋向。一方面,他将自己早期的创作模式推向更极端戏剧化的效果,找到让自己能持续专注的风格,但同时又重拾年轻时所习得的中国书法,结合创作过程中不断在油画上的练习;在1970年代中期至晚期间,完全抛开外界对他的定位,将图像和空间重新融合为更完整的境界;1979年,赵无极舍弃旧方法,全心投入在新风格的建立,创作出更强大的“骨架”为中心的画法:撷取部分甲骨文时期的风格,画面中的光度以无限柔软的形式,将黑暗的细节包围并展现出来,组成一种与观者能静谧对话的态势。
20世纪80年代,赵无极随着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注入了较多的温情与灵逸。激情与对立则逐渐溶进云彩或水气中,较注重画面的调和,色彩更为流畅。如果说文字符号是创作的里程碑,色彩的运用则扩张了他的的绘画语言。
获奖记录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93年 | 巴黎市维尔美勋章 | 巴黎市政府 |
1993年 |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学 |
2002年12月 | 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 | 法兰西艺术院 |
法兰西共和国骑士勋章 | 法国政府 | |
法国荣誉勋位团三级勋章 | 法国政府 | |
法国国家勋位团三级勋章 | 法国政府 | |
法国艺术文学勋位团一级勋章 | 法国政府 | |
巴黎市荣誉奖章 | 巴黎市政府 | |
日本帝国艺术大奖 |
人物评价
“赵无极是华人艺术家的翘楚。”(《江海晚报》评)
“赵无极是一个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华人艺术家,一个对世界美术史发展有贡献的艺术家,一个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他是非常诚实的人,有着朴实的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待人宽容。他的艺术对早期中国国内艺术家的创作影响非常大,也是影响最大的华人艺术家,他的抽象绘画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风格,在美术史上具有不可限量的地位和影响。”(中国艺术家周春芽评)
“他(赵无极)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风格和气质。他将写意画融入作品中,使得其抽象绘画有了鲜明的个人特征。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世界艺术界的重视,在西方介绍艺术史的著作中也少不了他。”(艺术史学家、美术批评家吕澎评)
“赵无极的成就绝对不低于齐白石和徐悲鸿,张大千对东西方艺术的交流有贡献,但其贡献也远不及赵无极。”(策展人陈默评)
“赵无极无疑是一个在20世纪世界美术史上振聋发聩的名字,他为中西方文化艺术融合所做出的贡献毋庸置疑,他那句著名的‘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成为其艺术生涯的注脚。”(《广州日报》评)
“赵无极是第一位享誉国际画坛的中国现代画家,也是第一位在世界现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的华人艺术家。他以吸收民族传统之神韵、博采欧美绘画之精华、融汇东西之所长的独特画风,被世界艺坛推崇备至。赵无极引领了一个时代,引领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一得阁董事长孟繁韶评)
“赵无极是当今世界艺坛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他的绘画,将西方的技巧和东方的气息糅合在一起,在世界抽象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上海通评)
“赵无极的艺术是创造性的,他的创造性同时又和他所处的艺术发展时代紧密相连。他的作品在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孜孜不倦的艺术探索和创新精神,他学习毕加索、马蒂斯、莫迪里阿尼,吸收米罗画风,也借用甲骨文符号,更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灵的画面构架带到了其油画创作中。他的艺术表现语言既是西方的,又是东方的,或者说根本就勿用分东与西!”(收藏家郭庆祥评)
“他(赵无极)是往来于现代与传统之间、东方和西方之间的使者……他将一种融汇中西的艺术实践和观念带入了中国。”(法国《世界报》评)
“毫无疑问,赵无极是在西方影响力最大的中国画家,我想除了他本身的艺术素养之外,他的东方意境其实也有一定的作用。”(文化批评家叶匡政评)
“赵无极是一位伟大的抒情抽象画家,一位来自东方的旅游者。”(法国《费加罗报》评)